禽畜糞便“變廢為寶”
湛藍天空下,一望無際的原野,牛羊悠閑自在地吃草,成群的雞鴨嬉戲打鬧……但如果大量禽畜糞便未經合理處置直接排入環境,看似桃花源般的生活也可能面臨嚴重污染。如何實現禽畜糞便的環;幚,“變廢為寶”,是困擾各國禽畜養殖業的共同問題。
美國非常注重發展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來解決禽畜養殖污染問題。通常來說,農場主根據養殖規模產生的糞便量來安排種植規模,種植產生的作物秸稈等又被用于養殖飼草或飼料,養殖場的禽畜糞便干燥固化后成為有機肥歸還農田。這樣一來,養殖業與種植業在飼草、飼料、肥料3個體系間相互促進、相互協調、相互循環,既防止污染環境又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
韓國采用了一種養殖場和廢物處理場一體化的禽畜糞便處理模式。首先,在養殖場內對不同糞便進行分類,對能直接利用的糞便以發酵成有機肥料的形式進行回收;而對那些不能直接利用的糞便,高溫殺菌后收集在專用糞池里,由廢物處理場統一運走。
歐盟除了對禽畜糞便加強行政監管外,還在經濟上實行農業環境補貼,將農業補貼與環保標志掛鉤,對使用有利于環境和資源的生產技術給予補貼,并大幅增加用于環保措施的資金。補貼方式基本上都是政府通過某一項目的實施支付給農場主,并保證項目的延續性。